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动态新闻

2021-2022年自主课题指南(修订)

[来源:宣传办公室 作者: 时间:2021-12-23 11:51:00 点击: 5939 次]

修订说明:重新凝练实验室研究目标、方向和内容。

1. 前言

根据科技部(国科基函[2008]9 号)文件精神和本实验室发展目标,制定 2021-2022年度自主研究课题指南。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1989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1995年9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始终坚持“创新科学思想、研发前沿技术、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我国冶金、炼油、石化、发电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进行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基本形成了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体系、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体系、高端控制装备体系、工业控制通信标准体系等四大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自动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 目标

实验室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研究现代工业控制技术与系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研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自主可控关键技术、高质量提升我国高端自动化产业为重点任务,组织团队集中力量开展自主安全可控关键技术攻关,研制高端控制装备以解决国家燃眉之急,研究工控信息安全以解决国家心腹大患,研发核心工业软件以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从而解决国民经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对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工业控制技术与系统的迫切需求,完成应尽的国家使命,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新篇章。

3. 研究方向及内容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信息领域“系统与控制科学”这一核心方向,针对石油、化工、建材、能源、生物制药等国家重大关键领域中工业控制装备与系统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高实时性”的四大科学难题,凝练形成包含智能传感与工业仪表控制装备与工业软件工业智能机器人工业系统工程与智能决策工业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五大研究内容的工业控制技术与系统主体研究方向

智能传感与工业仪表: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在生产、生活与管理中的新要求,以研发新型传感技术和高精度高灵敏度仪器仪表,获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端仪器仪表国外企业垄断为目标,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驱动下,智能传感理论与技术以及工业仪表的研发成为实验室的重要方向。

控制装备与工业软件: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软硬结合、“顶天立地”的控制装备与工业软件研究,融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从定制化芯片、模组及主板、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到各类控制系统的硬件体系,以及从操作系统、智能驱动、RC、CNC、PLC,到数字孪生、MES、行业解决方案的工业软件体系,打造“端-边-云协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形成具有良好开放性、高度灵活性、模块化的工业控制装备体系和可升级的、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体系。

工业智能机器人:针对我国石油、化工、建材、能源、生物制药等重要工业领域中应用工业智能机器人面临的感知与控制“缺心”的卡脖子问题,结合国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力交通等关键性行业自主可控重大需求与任务,重点开展工业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感知与控制单元技术、柔性操作技术、智能自主移动技术、多机协同与人机共融等技术的突破,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化。

工业系统工程与智能决策:以优质、高效、绿色、安全运行为目标,面对现代化工业系统特性复杂、约束苛刻、操作多变、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需求日益强烈的挑战,以过程系统工程、先进过程控制、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研究全流程系统建模、计划调度与控制集成、一体化集成优化、分布式协同、数据解析、人机共融等理论和方法,在石油、化工、建材、能源、生物医药等流程工业重点行业集成应用,为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奠定深厚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与实现体系基础。

工业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针对我国关键基础设施面对类似“震网”的核级网络安全威胁“识不了、检不出、阻不断、防不住”的卡脖子关键问题及“安全不托底”现状和国家安全需求,结合国家重大军民融合“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工程”、国防建设等任务,重点针对“强、防、测、攻、控”开展工业控制装备与系统漏洞分析与验证、工业控制系统核级入侵与攻击实时检测监测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核级入侵与攻击实时阻断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核级入侵与攻击实时防护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试评估技术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增强技术等工控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4. 申报条件

2021-2022 年度自主研究课题分为目标导向类课题、自由探索类课题和青年人才类课题三类。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在实验室的组织下进行申报。

5. 研究课题类型

5.1 目标导向类课题

目标导向类课题是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实验室人员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及重点研究任务,针对有战略意义的、已有较好基础,并可能产生重大成果和重要研究方向的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申请课题要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或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先进技术。目标导向类课题分为重大需求类和交叉融合类。其中,重大需求类课题面向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整合创新资源、解决关键问题、孕育重点突破;交叉融合类课题坚持创新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加强合作研究。

目标导向类课题申请人应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应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动态及需求,具有组织和领导一个研究组开展持续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为 2 年,资助额度为 100-200万元。

5.2 自由探索类课题

自由探索性课题定位是面向领域重要需求,瞄准学科前沿,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支持实验室人员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自主选题,力图通过研究得到新的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期望通过此类课题的研究,为在一些新兴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持续研究奠定基础,发表高水平论文,并使实验室获得相关知识储备。支持实验室人员围绕信息与控制相关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针对一些有创意性的、目前在国际国内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的前沿交叉领域,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

自由探索性课题面向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前沿。鼓励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加入团队。

自由探索类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为2 年,资助额度为50-100 万元。

5.3 青年人才类课题

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基础性与创新性强的项目均属于青年人才类课题的申报范围,但需要满足于申报青年人才类课题的年龄要求。

青年人才类课题资助研究期限一般为1年,资助额度为20-50万元。

6. 成果要求

课题成果指标是课题申请和结题的重要依据。课题成果可包含人才计划、奖项、论文、国际国内专利及专利转化等。成果标注要求:奖项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以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课题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专利权人为浙江大学。每个成果只能用于一个课题。

6.1 目标导向类课题

在项目结题前,每个课题至少满足下列任一条成果要求:(1)基于课题研究取得第一单位重大纵向项目立项;(2)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如第一单位省部级一等奖或国家级奖励等。

6.2 自由探索类课题

在项目结题前,每个课题至少满足下列任一条成果要求:(1)在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或与其他领域的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上联合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 1 部;(2)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3)基于课题研究,形成1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4)获得省部级奖 1 项;(5)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2 次。

6.3 青年人才类课题

在项目结题前,每个课题至少满足下列任一条成果要求:(1)在课题研究领域重要出版物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2)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3)基于课题研究,形成1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7. 实施方案

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管理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的原则。本指南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通过后,向本室固定人员公开发布。实验室向固定人员说明指南内容,鼓励固定人员积极申报自主研究课题。

自主课题审批采用申请人申报、专家评审的方法,最终由实验室主任办公会议根据综合评分高低,择优批准资助。

获批后,申请人需根据评审意见确定课题及年度研究计划,并与实验室签订“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协议书”,明确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研究周期、经费安排等内容。

经费按公历年度(非学期)下拨,该年度额度未用完的,第二年不能延用。如国家下拨实验室经费额度调整,自主课题经费也按比例调整。经费使用为课题承担人负责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学校及实验室的经费使用相关规定。

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进展不良或未按有关规定执行的课题,可暂停或取消其经费使用,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总结分析原因,调整或整改后,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可申请继续课题研究和经费支持;对于完成优秀的项目,经实验室主任批准,视情况进行滚动资助。